身體殘疾V.S.心智殘疾
右上🔎
定義:
指的是影響身體運動機能、行動能力或身體結構的障礙。
常見類型:
肢體損傷(如截肢、先天缺陷)
神經肌肉疾病(如脊髓損傷、肌肉萎縮症、帕金森氏症)
關節與骨骼問題(如關節炎、骨折後遺症)
聽覺或視覺障礙(如失明、重聽)
影響:
可能需要輔助工具(如輪椅、義肢、助行器)
可能影響日常活動,如行走、寫字、拿取物品
思維與智力通常不受影響
定義:
指的是影響認知能力、學習能力、適應能力的障礙,通常在發育階段(18歲以前)出現。
常見類型:
智能障礙(Intellectual Disability, ID):如唐氏症、Fragile X症候群
發展障礙(Developmental Disorders):如自閉症(ASD)、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
其他影響心智功能的疾病(如腦性麻痺可能合併智力障礙)
影響:
認知與學習能力可能較一般人低,需要特殊教育或輔導
語言、社交、生活適應能力可能受影響
可能需要監護、特殊支持或輔助溝通工具
類別 / 身體殘疾 / 心智殘疾
影響範圍 / 身體機能(行動、感官)/ 認知、學習、社交適應能力
智力影響 / 通常不受影響 / 可能受影響
需求 / 輔助工具(輪椅、義肢等)/ 特殊教育、輔導、人員協助
例子 / 截肢、脊髓損傷、失明 / 智能障礙、自閉症、唐氏症
身體殘疾影響的是「行動能力」,但心智功能通常正常;而心智殘疾則影響「認知與適應能力」,可能影響學習與社交。有些人可能同時具有兩種殘疾,例如腦性麻痺患者可能同時有肢體與智力障礙。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殘疾,社會的理解與支持都是幫助他們獨立生活與融入社會的關鍵!